为了帮助广大业内人士梳理、回顾2018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由仪器信息网发起举办的“2018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已经揭晓。


  TOP1:中方反击贸易战 对美100项科学仪器及部件加征关税 

  8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中国认为,美方措施背离双方多次磋商共识,导致中美双方贸易摩擦升级,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损害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并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加征关税为25%,清单中包含100项科学仪器及部件,涉及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电子试验机、硬度计、加热炉及烘箱等分析仪器及实验室常用设备。至此,科学仪器行业成为中美贸易战主战场之一。


  TOP2: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人类首次月背之旅。嫦娥四号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以及为中国将来在月球种菜做准备。


  TOP3:习主席视察暨南大学观看禾信质谱成果 

  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进行考察。在面见开发区创新创造创业的五家代表企业负责人时,禾信仪器公司董事长周振博士作为代表之一,汇报了禾信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当周振博士提起我们质谱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时,总书记叮嘱到:“虽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而且还是很有前途的。我们还是要用我们自己的,在市场上给一些政策,特别是政府购买的话,是对企业的支持。”体现总书记,对技术自主开发的信心,对中小企业的殷切期望和坚定支持。


  TOP4:我国首台“超级显微镜”散裂中子源建成 用于研究物质微观结构 

  8月2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中子源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总投资23亿元,包括一台直线加速器、一台快循环同步加速器、一个靶站,以及一期建设的三台不同类型的中子谱仪。中子源国产化率超过90%,目前只有美、日、中、英拥有该技术;它的制造直接拉升了中国在磁铁、电源、探测器和电子学方面的水准。


  TOP5:我国P4实验室正式运行 致力于危险病毒研究 

  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1月通过原国家卫计委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现场评估,成为中国正式投入运行的P4实验室,标志着我国具有开展别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能力和条件。表示,该实验室对增强我国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等科研能力起到基础性、技术性的支撑作用。


  TOP6:《中国药典2020 年版编制大纲》发布 

  1月30日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全体委员大会审议通过《中国药典2020 年版编制大纲》,并予以发布。“十三五”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中特别指出,拟经过五年时间,使《中国药典》标准制定更加严谨, 品种遴选更加合理,与国际标准更加协调,标准形成机制更加科学,努力实现中药标准继续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化学药、药用辅料标准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水平,生物制品标准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TOP7:蓝天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监测区域、能力全面升级 

  7月3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行动计划》提出六方面任务措施,并明确量化指标和完成时限: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二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三是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大幅提升铁路货运比例,加快车船结构升级,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四是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实施防风固沙绿化工程,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五是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开展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六是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夯实应急减排措施。


  TOP8:庞国芳院士团队获得3.2亿张质谱图 建立食药农残数据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科学家庞国芳带领的团队这些年来干了件大事。他们采用我国学者自主研发的两种电子化检测技术,对45个重点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14个果蔬主产区,覆盖全国人口25%)1500余个采样点,采集了135种果蔬(占全国果蔬名录85%以上)4万批次市售样品进行了农药筛查,获得农药质谱图3.2亿张,基本查清了我国“菜篮子”中农药残留的“家底”。


  TOP9:“雕刻”细胞!浙大、北大联手在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4月,浙江大学方群团队联合北京大学黄超兰团队在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成果近日以全文形式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的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近年来,基于细胞群体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因为不可避免地会将大量细胞内的信息平均化,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对生命功能更加深入探究的需要。从单细胞层面去了解细胞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为生物系统中细胞间的异质性提供更宝贵的信息,因此有着越来越大的迫切需求。研究人员协同合作,将微流控液滴技术与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相结合,发展了一种微型化的油-气-液“三明治”芯片及相应的纳升级液体操控和进样方法,能够在原位静态的纳升级液滴中完成少量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所必需的多步样品前处理操作,并且实现了将液滴样品直接高效地注入到色谱分析柱内完成后续的液相色谱分离与质谱检测。该项研究在基于质谱的单细胞及微量样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面开启了全新的技术,有望被广泛应用到细胞间异质性的研究以及与临床相关的研究,包括稀有的循环肿瘤细胞分析、生殖细胞相关研究和疾病诊疗等方面,因此在未来具有巨大的持续开发和应用转化前景。

  TOP10:《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送审稿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 

  2018年 “计量”大事屡现,计量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定义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送审稿修订稿)》发布。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自1985年发布,历经5次修订;,发布。自2015年,原质检总局向国务院报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送审稿)》;至2018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对送审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送审稿修订稿)》。修订内容主要包含增加国家计量院、完善计量技术规范等8个方面。